敦化城(50)

敦化,明清时期称作敖东城,是满清皇室发祥地。公元1880年吉林将军铭安奏请建县,公元1881年1月25日清政府批准。经过一年筹备,包括建城池,搭班子,修县衙,于公元1882年(光绪八年)敦化县正式建成。敦化城城墙为泥土筑成,上有青砖彻垛口城门楼是木方制作。平面是正方形,周长2940米,边长735米,以大十字街为中心垂直铺设四条路,终端设四门。东门称迎旭,其门额现保存在市文物所,南门来薰,西门挹爽,北门拱辰,还有小东门、小西门两个便门。城墙外有护城河,深一丈。县衙设在十字街东路北,整个县衙有房屋70余楹,老城建筑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毁坏,解放时还有城牆护城河等遗迹,现在已荡然无存。

(更多…)

敦化牡丹江(2)

牡丹江(满语:mudan ula),在唐朝时叫忽汗河,元朝时称忽尔哈江,明朝改为虎尔哈河,到了清朝,上游叫穆丹乌拉,镜泊湖以下称瑚尔哈河,满语穆丹的意思是水湾,牡丹是穆丹的音转,意为弯曲,又因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脉敦化市的牡丹岭,牡丹江便因山得名。

(更多…)

敦化表忠塔(3)

敦化表忠塔,原址位于敦化北山上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日军侵占敦化,中国军民屡屡出没于近郊,更有两三次大举袭击县城,打死日军60余人。1935年3月10日,敦化的日本居留民会、朝鲜人民会、在乡军人分会、商务会等联合成立忠灵塔建设委员会,以居留民会会长饭田正广为委员长,集资建造忠灵塔。该塔9月15日竣工,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题写碑名,该地独立守备步兵第8大队长松井中佐撰写碑文,11月3日举行了500余人参加的招魂祭。日本投降后,此建筑被拆除,敦化县政府在原址建成革命烈士纪念塔,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。

(更多…)

敦化火车站(8)

敦化火车站,建于1928年,二层砖混结构(中间局部四层),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,是当时吉敦铁路的终点站。1932年5月3日,日本内阁决定将吉敦线延长至中朝边境的图们站并开工建设,1933年建成开始正式运营。几年间,敦化火车站先后修建了1座仓库和5条货物线,主要运输、存储日本从敦化地区掠夺的木材、煤炭、矿石、粮食等资源。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,敦化火车站才回到人民手中。现为二等站,是延边州经停列车最多的车站,原站舍已拆除。

(更多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