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化,明清时期称作敖东城,是满清皇室发祥地。公元1880年吉林将军铭安奏请建县,公元1881年1月25日清政府批准。经过一年筹备,包括建城池,搭班子,修县衙,于公元1882年(光绪八年)敦化县正式建成。敦化城城墙为泥土筑成,上有青砖彻垛口城门楼是木方制作。平面是正方形,周长2940米,边长735米,以大十字街为中心垂直铺设四条路,终端设四门。东门称迎旭,其门额现保存在市文物所,南门来薰,西门挹爽,北门拱辰,还有小东门、小西门两个便门。城墙外有护城河,深一丈。县衙设在十字街东路北,整个县衙有房屋70余楹,老城建筑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毁坏,解放时还有城牆护城河等遗迹,现在已荡然无存。
日伪时期的敦化城全景
日伪时期的敦化城东门,位置位于今敦化市秋林公司附近。
敦化城东门
敦化城南门,俗称南卡子门,侵华日军在此设立检查岗,防范抗联等抗日人员。此位置即今敦化市老法院附近。拍摄于1938年。
敦化城北门,位置即今敦化市农业银行与环保局之间。拍摄时间约1938年左右。
日伪时期的敦化市街
1985年左右的敦化市航拍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