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白山宗德寺(2)

1935年,长白山宗德寺

长白山宗德寺,外形结构为八角形,仿八卦排列而建,俗称八卦庙。庙宇为木质结构,均选用较细的方木和薄板钉制而成。据《安图县文物志》记载:“庙址在天池出水口东北侧岩石台地上。东为火山锥、天豁峰下的缓坡地,至山根约200米,南距天池100米,西与龙门峰相对,与补天石相距约150米。此台地的西、南、北为高约40-50米的悬崖。台地上长有高原灌木草本植物,为地毯式苔原。”

据史料载,此庙是1929年,或1931年,崔时玄修建。20世纪60年代,庙虽残破,仍在。如今连一块木板也难以找到了。实在令人遗憾。庙址从平面看,为三重壁,最外层为不等距的八角形,长边为11.4米,短边为2.5米,东西、南北各宽14.60米。门址在南墙正中。此层内又有一方形墙壁,边长11.20米,门址在南、北二墙中部,壁内侧各有一长方形础石,础石长60厘米,宽40厘米,顶部有28米、宽6.5厘米,深11.5厘米的凹槽,当是立柱的基石。此方形墙壁内,还有正八角形墙,各边长2.6米,宽6.3米,门开在南墙偏东处。此八角形内置有8个础石,排列成八角形,间距1.9米,础石呈方形或长方形,长40-50厘米、宽30-40厘米、厚约20厘米,均为排列八卦符号而设。在寺庙西南角外侧约三米处,还建有一约二十平方米的住房,为土木结构,平面呈长方形,门址在西墙偏北处。屋内铺有火炕,为和尚或道士住所。

八卦庙多年来说法不一,有说是佛庙,有说是道庙;有说是元代时建,有说是民国时建;有说是朝鲜人建,有说是汉族人建;有说叫尊德寺、崇德寺、宋德寺,还有说叫宗德寺。最后这点得到证实,安图县文管所考古发掘出八卦庙的铁钟残片,上面清楚浇铸着“宗德寺”三个字。从立牌的时间看,此庙最晚建于一九二八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