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点定位更上层楼——《如东县志(重修)》印象

《江苏地方志》

安徽大学历史系 林衍经

  2015年,《如东县志(重修)》面世,幸得一读,印象良深。以下略述数端,与志界同道交流切磋。

  一、别具一格的志首彩照和总述引人入胜

  当代编修的地方志书,志首普遍有若干彩照,以展示一地风貌,其编排内容和方式,多种多样,有的且有敷设政治色彩或广告宣传之嫌。《如东县志(重修)》(以下略称“如东志”)志首彩照与众不同,可以说是别具一格、别开生面的。首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,是“如日东升”“如意东方”二幅各占两个版页的巨照,既写实,反映了滨海大县的地域特色,又洋溢了诗情画意,让人联想如东的现代胜景和辉煌未来。紧接着,便以“东方大港”“绿色能源”“黄海旅游”三组共19张照片作为特色名片,把读者目光引领到实体事物上来,领略如东建设的成就和生活的美好。尔后,再一一观赏“海洋大县”“围海造田”“高效农业”“工厂新貌”“建筑之乡”“商贸服务”“海鲜之乡”等七个方面经济建设工程,以及“教育之乡”“民间文化”“书画艺术”“计划生育”“体育事业”“民生工程”“长寿之乡”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成就,“乡村面貌”“平原绿化”“公园集锦”“通达工程”“安居工程”等胜状,“历史遗痕”“革命老区”的往事旧迹,最后,由数十件奖旗、奖状、奖匾等实物照片中展示的如东荣誉,从而呼应了领头二幅巨照的深义,使读者在心底升起对如东人民奋斗创业精神的深深敬意。

  当代新编志书中的“概述”,亦称“总述”,是起统摄全志的作用的,系地方志的创新体裁。首轮修志以来,关于概述篇写什么、怎样写的问题,在新方志编纂实践中,各地都在探索创新,有浓缩式、策论式、特点式、纵述式等,写法多种多样,不拘于一。“如东志”的总述,于开篇简述如东区位、面积、人口、生产总值等之后,切块而述,写了地理沿革、革命斗争历史、经济发展、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、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前景等五个部分,不芜不赘,脉络清晰,读来既明大体,更且能引发起进一步阅读全志的欲念和兴趣。

  “如东志”这篇总述,不但叙事简括,恰到好处,而且笔调清晰,篇首以诗意的“如东扶海之洲,如意东方;如东,鱼盐之乡,东方港城”起笔,最后,更以聚珍的手法,充沛的豪情,诗意的语言,收结全篇。写道:

  “如东,这方江潮海浪中生成的绿洲,衍生出农业强县、渔业大县、工业新县、科技名县;这方江海福地,孕育出东方深水大港、绿色能源之都、黄海旅游胜地,她正崛起在南黄海之滨、屹立在江海大地。

  如东,如日东升!”

  “如东志”的志首彩照和总述,在全面反映本县历史和现状方面,似乎与他志并无二致。但其编排思路和表述方式,却是别具一格、引人入胜的。

  二、精心设计的篇目科学合理,得体实用

  《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》第十四条指出:“地方志的篇目设置,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,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,做到门类合理,归属得当,层次分明,排列有序,形式上不强求一律。”“如东志”编纂者遵循“规定”的要求,精心谋划,采用章节体,全志设47章263节,以目为记述实体。表面看来,这样多章并列,不见统属。实际上,编纂者依照同类相从精神编排序次,全书的地理、基础设施、经济、党政军、科教文卫、社会、人物等七大板块,仍然显而可明。这种散而不乱、同类连排的做法,比起有的志书以“山河概览”“时代风云”“经济观潮”“政治举要”“社会经纬”“文化长廊”六大门类,或以“山河览胜”“人本扫描”“改革逐浪”“经济纵横”“政治述要”“文化写真”几大板块名目命编的篇目设置,更显切实得体,且有其利于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优点。

  翻看总目录,信息化、开放型经济、电力与绿色能源建设、经济事务管理、安全监督管理、环境保护、国土资源管理等章鲜明反映时代特点的题名,洋口港、围垦、渔业与海洋管理、盐业等突出反映地方特色的章题,便一一赫然在目。如果不是采用章节体多章并列,是不可能出现这样彰然在目的效果的。至于节和目一级篇目,其彰显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效应表现,更是显而易见。

  从“如东志”多章并列的编纂操作来看,在各章文字篇幅相对均衡的掌控方面,也较易把握,有利于克服和避免大编体某些卷编篇幅悬绝的弊病。

  有些篇目,可说是编纂者精心设计的创新之作,第十一章信息化便是一例。章下,分设了信息化设施、党政机关信息化、社会信息化三节。社会信息化的下面,又条分为事业单位信息化(包括教育系统、文化系统、卫生系统)、企业信息化(包括金融系统、工业系统、邮电系统)、农村信息化(包括农村科技信息化、农村信息化村建设)三个目。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,这一章的篇目设置,不但有利于相关内容的集中记载,也体现了时代特点和如东县开始步入现代化的现实。

  在新编市、县志中,一般都将国民经济计划、工商行政管理、物价管理、标准计量管理、统计、审计等项分别立节,合为经济管理(有的称综合经济管理或经济综合管理)卷篇。这样设章立节虽已成大势,但“如东志”没有趋同,而将章题定为“经济事务管理”,下辖宏观体制改革(包括计划体制改革、投融资体制改革、价格体制改革)、计划、统计、工商行政管理、物价、审计等六节。表面看,二者仅为章题的“经济管理”与“经济事务管理”之别,细为斟酌推敲,“如东志”这一篇目更显示了内涵与外延对称的优点。这样命题设章,尚属首见,编纂者精心思考谋划和创新精神,难能可贵,令人钦敬。

  三、记述务实,从多角度、多层面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

  “如东志”规模宏大,达320万字,堪称鸿篇巨制。读竟全帙,对其务实的记述风格和突出重点、体现特色的编纂技巧,深为折服。关于篇目设置彰显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具体表现,前文已为道及,兹勿赘说。这里,再从几个侧面略作例说考评,以见一斑。

  从志书中看到,除了升格独立设置章节突出记载内容展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,其他部分,也分散记载有能体现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内容。例如大事记里,就有2002年1月条记载了英国、加拿大专家应邀到如东讲授英语;2007年1月条记载了江苏红蚁王鞋业有限公司投资720万美元在美国田纳西州开办鞋业有限公司的事。交通章第一节,还以260字的篇幅附记参加国外(马达加斯加、苏丹)公路建设的情况;建筑业章记载了80年代后如东建筑业开拓国外市场,1983年走出国门,南通五建建设工程公司先后在阿尔及利亚、安哥拉、俄罗斯等国家承建或分包工程100多项,在日本、新加坡等亚、非、欧10多国营业额达9350万美元,出国人数5933人,以及2010年新签涉外工程经济合同额4307万美元、完成经营额4216万美元的实绩。在县人民政府章,还列表记载了1986年1月~2010年接待国际组织、外国公司高管、专家学者和驻中国官员、职员到访、洽谈合作的内容。凡此等等散点式的记载,无不折射出新时期实行开放政策的特点。

  在志书里,还有若干看似平常,实际上意义重大的记载:

  一是大事记2005年8月下旬至10月底条,记述了全县卫生系统为68万农民开展免费体检。

  二是交通章交通工具节里,不但写下了全县拥有40万辆自行车,还具体写明:1985年全县私家拥有轿车14辆,到2005年上升为5033辆,2010年又猛增到2.59万辆;面包车,1985年有8辆,97座,2005年增加为4047辆,24282座。

  三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章里,以花名册形式设姓名、性别、出生日期、实足年龄、地址等栏目,记下了到2010年12月31日止如东县85位百岁寿星的情况,展示了长寿之乡的事实。

  所记载的这些内容,看似没有关联,实际上都深刻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现实,即:如东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,广大人民分享到了红利,得到了实惠,不但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,而且增进了健康福利,延长了生存期。

  这些记载,据事直书,朴实无华,没有敷设政治色彩,却有发人深省的意蕴,展示的时代特点突出鲜明。

  关于突出地方特色的写法,也大体相似,体现了务实记述的精神,除了某些事类升格为章进行记述,也在某些章节里记载有关内容,这样的事例很多:水利章有挡潮闸(11处),工业章有海(水)制产品,旅游业中有南黄海第一泉、海天情趣特色游,风俗章有渔业习俗、盐业习俗,方言章里有隐语;这些散点记述,都饱含地方特色。中共地方组织章记载的革命斗争活动,县人民政府章里的反日伪经济封锁斗争、锄奸惩特斗争、支援苏中战役、支援前线等,以及军事章里的人民军队、中共地方人民武装,红军时期军事斗争、新四军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、抗日战斗、国共军事斗争,人物传记中的革命烈士,更在总体上共同彰显了如东县是革命老区的特色。这样,不但突出了一个重大的地方特色,也透视了今天如东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精神力量之所在,提升了志书的思想高度。

  四、内容周备,但有误载之失

  从“如东志”所载可知,由于搜集资料下了大功夫,所以记载的内容有周备详赡之善,其中有的还是他志所未及的。例如:

  金融管理节的“反假货币”一目,就用了270字记载机构、宣传培训,至2010年全县缴假币214.21万元,破获假币案额10.40万元的事实,引领读者认识反假币的重要性。

  关于药品监督管理,不但记载了日常管理(包括医疗单位管理、药品生产企业与制剂室管理、药品经营管理)、专项管理(包括专项执法行动、行政处罚、药品检验、中药资源普查、药品综合监管、稽查打假治劣),条理明晰,内容详赡,有较好的工作参考价值。

  方言章记载歇后语,有47条还具体写出了来历典故,既明其义,又增强了可读性。至于隐语的记载,更是他志所忽或弃载的。

  然而笔者认为,志书之所载,详备周全对于保存资料、提供参考固然有好处,但也应当慎思行事,办求详其所当详,备其所当备,否则,也可能酿成错失,有损志书质量。“如东志”里的自然资源记载,就存在这样的问题。

  自然资源“一般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,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,如土地资源、矿藏资源、水利资源、生物资源、海洋资源等。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。”(《辞海》1979年版,第4345页)因此,自然资源既是天然存在的不是人工种植、养殖、制造的,又是可以、能够被开发利用的。而“如东志”所载的自然资源中,却记载了大麦、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水稻、棕榈、山药、油菜、白菜、苹果、桃、杏、梨、落花生、泡桐、西瓜、菊花等等数以百计的人工种植植物,以及螟虫、棉铃虫、食心虫、稻苞虫、蚜虫、小麦吸浆虫、白蚁、蟑螂、跳蚤、家鼠、田鼠等害虫害兽和家犬、马、驴、骡等家养动物,乖违了自然资源的本义。究其因由,显然在于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模糊,贪多求全,将县境内常见的植物、动物按生物分类办法分门别类记载的错误所致。据志书编后记称,在成书过程中,曾经过“三审”(初、复、终审)打磨阶段。令人费解的是在“三审”竟未能发觉此一差错,或者有人指出了未被重视予以改订,以致留下了这个常识性的失误硬伤,损害了志书的科学性和质量。这个教训,值得各地修志工作者重视,在编纂和审读志稿中引以为戒。

  五、结束语:我的总体评价质量优秀

  修志之难,志界公认。首轮修志,《如东县志(初版本)》率先在全国出版发行,享誉大江南北。二轮修志要在这个起点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,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,殊非易易。但是“如东志”的编纂者迎难而上,编纂出版了一部规模宏大、质量优秀的重修本《如东县志》,在编纂实践中创造了新的成就和宝贵经验。之所以能够这样更上层楼,我们在其编后记里可以找到答案,就是:高点定位的果敢抉择,殚精竭虑、续写华章的艰苦磨砺,锲而不舍、探索创新。这一切的总体目标,即是编纂一部高质量的志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