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赖昭松花江大桥位于吉林扶余市陶赖昭镇南面第二松花江山,始建于1940年,由24孔30米跨度上承钢板梁、4孔60米跨度下承钢桁梁组成,全长987.43米。战争时期(抗日战争或者国内解放战争时期)被炸损坏,1948年初,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,为通过铁路将东北解放区的部队、支前物资运往前线,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铁道纵队,立即抢修被炸毁的哈长线陶赖昭松花江大桥。经84个昼夜突击抢修,1948年10月24日,陶赖昭松花江大桥胜利通车,并举行隆重的通车庆典。陈云、吕正操等中共东北局、东北野战军领导参加了庆典大会。陈云在讲话中说:“松花江大桥的修复,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。”大会结束后,一列等候在大桥北侧的军列汽笛长鸣,在数千人的欢呼声中驶上大桥,奔向解放战争前线。
陈云同志在陶赖昭铁路大桥胜利通车隆重庆典上讲话(1948.10.24)
此后,一列列满载着部队、战车、弹药、粮食等军用物资的军列,通过大桥驶向解放战争前线。据统计,在1948年秋冬辽沈战役激战之际,由哈尔滨、齐齐哈尔等地开往前线的军列达631列,为夺取辽沈战役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,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1948年10月24日,陶赖昭松花江大桥胜利通车
新中国成立后,这座大桥依然承担着哈长线上的运输重任。随着铁路运输飞速发展,2003年8月22日18时,这座曾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大桥光荣退役。今天,陶赖昭松花江大桥屹立在滔滔江水中,像一座丰碑,记录着当年铁道纵队战士和铁路职工为解放战争作出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