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元锦“万历十五年征剿播州叛”辨误——兼论地方志资料与其他相关记载的互证

《中国地方志》2017年第9期

贵州大学历史系 闫平凡

  彭元锦为明代后期永顺土司宣慰使,其事迹载于《明史》,主要是其万历二十五年(1597)后参与平辽事件。而其早期事迹,见于王伯麟续纂修乾隆《永顺县志》(清乾隆十年〈1745〉刻本)卷4记曰[1]:

  彭元锦,号衷白,万历十五年播州叛,蒙督部檄元锦征剿乾溪、苦茶园等关[2],攻进海龙等屯,斩获贼级,解验,奏题优叙。先因采献大木修清宁宫,工部题准加级。奉敕加飞鱼服色,升授湖广都司都指挥使,进阶骠骑将军。

  此后乾隆《湖南通志》(清乾隆二十二年〈1757〉刻本)卷118记彭元锦,采自《永顺县志》曰:“号衷白,永顺土官,万历十五年播州叛,元锦征剿乾溪、苦茶园等关,进功海龙等屯,斩贼级,题叙。先因采献大木,助修清宁宫,工部题准加级,奉敕加飞鱼服色,升授湖广都司都指挥使,进阶骠骑将军。”[3]又乾隆《永顺县志》(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)卷4,其曰:“彭元锦,号衷白。万历十五年播州叛,督部檄元锦征剿乾溪、苦茶园等关,攻进海龙等屯,斩获贼级,解验,奏题优叙。志因采献大木,[4]助修清宁宫,工部题准加级,奉勅加飞鱼服色,升授湖广都司都指挥使,进阶骠骑将军。”[5]此又见民国《永顺县志》卷24:“十五年,播州叛,总督檄宣慰彭元锦征乾溪、苦茶园等关,海龙等屯,斩获贼级,解验,奏题优叙。《李志》。”[6]而嘉庆《湖南通志》卷137稍变其记载顺序,曰:“彭元锦,字衷白,永顺土官。尝献大木,助修清宁宫。予议叙。万历十五年播州叛,奉檄征剿乾溪等关,进攻海龙屯,斩馘甚众,诏加飞鱼服,授湖广都司都指挥使,进阶骠骑将军=《旧志》。”[7]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72沿其说。[8]民国《贵州通志》亦抄录《湖南通志》,袭其说。[9]

  以上地方志中记有万历十五年彭元锦征剿播州叛乱之事,故有关研究彭元锦及朝廷征调土司的相关研究多列有此事。如张凯、伍磊《明代永顺土兵军事征调述论》[10]一文列有“明代永顺土兵的军事活动表”,万历十五年下有:“播州叛,永顺土兵征剿乾溪、苦菜园等关,攻进海龙等处,斩获贼级解验。《明史?四川土司一》卷311。”[11]又李良品《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士兵制度与军事战争研究》,其“服从征调”一节所列万历十五年“播州叛,永顺土兵征剿乾溪、苦菜园等关,攻进海龙等处,斩获贼级解验”,出处亦为《明史?四川土司一》卷311。[12]

  然而考诸史实,彭元锦征剿播州叛乱之事,不当是在万历十五年。因万历元年(1573),杨应龙袭播州宣慰使一职,其袭位后与中央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,称臣、朝贡,积极应征。据《明实录?神宗万历实录》卷9至190载,万历元年至万历十五年,杨应龙一共朝贡10次。其中,万历十四年,杨应龙献大木70根,因多为优质木料,《明史》卷312《番州宣慰司列传》记曰:‘材美,赐飞鱼服。又复引其祖斌赐蟒例,部议以斌有军功,且出特恩,未可为比。帝命以都指挥使衔授应龙。”[13]而《明神宗显皇帝实录》卷185记万历十五年四月庚午(十一日)曰:“工部覆:宣慰杨应龙,地方进献大木七十根,内多美材,先经赏赐飞鱼彩缎,加升职级,亦云厚矣。乃复比例陈乞委属过求,所引伊祖杨斌得赐蟒衣,原系克服叛苗,出自朝廷特恩,未可为例。上以应龙既赏过服色,准升授都指挥使职衔,仍给与诰命。”[14]而直至万历十八年,有贵州巡抚叶梦熊疏论应龙凶恶诸事,巡按陈效历数应龙二十四大罪事[15]。因此,万历十五年无播州叛事。

  又征剿“苦菜园等关”事《明史》卷247《陈璘传》载:“(万历二十八年〈1600〉)三月望,诸军为浮桥渡江。知贼将张佑、谢朝俸、石胜俸等营七牌野猪山,璘即夜发抵苦练坪。前锋与战,后军至,夹击之,贼败逃深箐,官军遂入苦菜关。”[16]又《贵州通志?前事志》记万历二十八年征播事曰:“二十日,璘衔枚趋进,至苦楝坪遇贼,败之。永顺宣慰彭元锦由岩门渡江,探知苦菜关屯贼三千余,乞发兵助剿。”[17]《两朝平攘录》卷5记载的更为细致,其曰:“二十日早,行至苦练坪,将近野猪,道狭且险。前锋忽与贼遇,守备陈九经等与交锋。后军陈等冲前力战,火器齐发,黑焰熏天,震声如雷,贼势大败,斩俘二百余人,各贼逃入深菁。是曰收回余庆老营,少休。二十一日督诸将合永顺彭元锦兵(此兵原属平越哨)[18],攻打苦菜关,元锦先登,身被四矢,各兵打开关,杀贼二百余级。”[19]《平播全书》卷4《奏议》载《攻克娄山崖门等关四报捷音疏》曰:‘裾永顺司宣慰彭元锦报称,本司目兵,由岩门渡江前进,侦探得地名苦菜关屯,有贼兵约三千余众,乞速发兵攻剿。随该本职下令,游击江腾龙、陈策,都司吴时乔,守备陈九经等,各领部兵前去,与同永顺官兵奇正迭用。二十二日据报,官兵奋勇合击,从已杀至申时,贼众大败,当阵斩级二百余颗,投崖跌死者不计,余贼俱住箐林遁去,阵亡土兵二名,杀伤及炮石打伤土兵二十二名。”[20]显然,此事非万历十五年征剿播州叛,当为万历二十八年事。

  综上所述,诸地方志所记彭元锦征剿“播州叛”事,为万历二十八年彭元锦征剿杨应龙叛事,不当系于万历十五年,此记载当另有所因。今考《历代稽勋录》记有:“元锦公,字两怀,号里白,永年公之子也。万历十五年即任时,播州叛,蒙督部檄公兵征剿乾溪、苦菜园等关,攻进海龙等处,斩获贼级解验,蒙总督录征播功绩并奉题优叙。先是,公采献大木奏修清宁宫,蒙工部题准,照例给与应德诰命,奉敕加升飞鱼服色一袭,升授湖广都司都指挥使,进升骠骑将军,特赐蟒衣一袭。万历四十八年,又授奉敕加升都督,进阶荣禄大夫、上柱国,并妻汪氏夫人诰命。在位四十五年,寿六十岁卒。子廷机卒,未立。嫡孙洪澍嗣立。”[21]

  此处所记“万历十五年即任时,播州叛,蒙督部檄公兵征剿乾溪、苦菜园等关,攻进海龙等处,斩获贼级解验,蒙总督录征播功绩并奉题优叙”的记载和上引乾隆《永顺县志》(清乾隆十年刻本)卷4所记相较《历代稽勋录》“万历十五年播州叛”处,多“即任时”3字。此处标点或许应为“万历十五年即任。时播州叛,蒙督部檄公兵征剿乾溪、苦菜园等关,攻进海龙等处,斩获贼级解验,蒙总督录征播功绩并奉题优叙’。“万历十五年即任”当为句,其下“时播州叛”,叙其征播事迹。万历十五年袭职宣慰使事,又见民国《永顺县志》卷15据《永顺司宗谱》记“彭元锦”曰:“字两怀,号衷白,永年子。万历十五年任。”则彭元锦“万历十五年即任”宣慰使,与“时播州叛,蒙督部檄公兵征剿乾溪、苦菜园等关,攻进海龙等处,斩获贼级解验,蒙总督录征播功绩并奉题优叙”各自符合史实了。那么从乾隆《永顺县志》以下,或皆由此脱文所致,相沿其误。

  其中“蒙总督录征播功绩并奉题优叙”事,见于《平播全书》。《平播全书》卷5《奏议》载《叙功疏》,记彭元锦战事并曰:“各省土官(中略),以上六十一员共图报效,各率戎行,执锐披坚,自奋前驱之勇,畏威怀德,谁干后至之诛,俱应赏赉,以劝土司。”又《平播全书》卷13《书札》载《谕永顺司宣慰彭元锦》曰:“谕宣慰彭元锦,尔家先世以来,南征北战,多立功名,海内之人无不知之。今播贼逆天,动兵征讨,尔宜严督军士,务歼元恶,以建殊勋,懋官懋赏。自有甲令,历来文揭,忠义蔼然,每一披阅,辄为色喜。今天下兵马,各省士司,皆在此处,古人有云,义气常凌豪士前,功名肯落他人后。此军门所望于尔者也。故谕。”

  关于《历代稽勋录》,《永顺土司归附明廷相关史料记载异同探微:以〈历代稽勋录〉为中心》一文说:“现藏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档案馆的沥代稽勋录》被称为“土司族谱”,此书是清代永顺彭氏族人彭肇植在抄录刘继先著述基础上,增补自己所在房族的家谱而成,是一部传抄增补本(已非刘继先所撰原书)。该书系统记载了五代以来永顺彭氏历任土官、土司的生平事迹与功勋,反映了永顺土司的历史演变。[22]而又有《永顺宣慰司志》,此前已有学者做过研究,并在永顺地方史志的编撰中频繁被征引。[23]检民国《永顺县志》卷32著录《宣慰司志》曰:“明永顺宣慰彭世麒著。案此志系明正德中宣慰使彭世麒所撰,清康熙中其裔孙某所续修者(永顺司宗谱)。大约纪其世职山川景物之类(土氏县志)。一切典故采摭未当(李氏县志)。后之作地志者咸借此为蓝本,称之为土司旧志,至《湖南掌故备考?风俗篇》所录重农桑男女合作一条,题曰‘明宣慰司志’盖只见世麒本也。”[24]又清代张天如纂修乾隆《永顺府志》卷2记有:“庙溪,县南,源出辰州府沅陵县雷公嘴,流入大江。按永顺《土司宗谱》彭廷椿于康熙年间献雷公嘴铁厂,是雷公嘴原系永顺地。”[25]此记载又和《历代稽勋录》所记大体一致。《历代稽勋录》“廷椿公”下曰:“五十八年二月内,听闻天兵临,伪吴恢平,幻奴消遁,公父子率同把舍州司三百八十洞军民,首倡向化,并申檄宣慰、经历伪札两张,伪印两颗,及亲献雷公嘴铜厂,具文差舍把前赴都部院蔡暨钦命安远靖寇大将军多罗具勒军前投诚。”[26]而清代王伯麟续纂修乾隆《永顺县志》卷4记彭氏家族事迹曰“彭氏勋劳”。又上举民国《永顺县志》卷15据《永顺司宗谱》记“彭元锦”曰:“字两怀,号衷白,永年子。万历十五年任。”又《永顺司宗谱》下有《稽勋传》,民国《永顺县志》卷35“彭世麟非宣慰使说”条下,按语中引有“《永顺司宗谱稽勋传》”。

  因此《历代稽勋录》、永顺《宣慰司志》、永顺《土司宗谱》之间,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记载,可以互相参证,以见史实。

  (作者单位:贵州大学历史系)

[1]王伯麟续纂修:乾隆《永顺县志》卷4,清乾隆十年刻本。
[2]乾隆《永顺县志》(清乾隆十年刻本)、乾隆《湖南通志》(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)、乾隆《永顺县志》(清乾隆五十八年〈1793〉刻本)、民国《永顺县志》皆作“苦茶园”他书作“苦菜园”
[3]陈宏谋修,欧阳正焕纂:乾隆《湖南通志》卷118,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。
[4]“志”当为“先”字之误。
[5]黄德基修,关天申纂:乾隆《永顺县志》卷4,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。
[6]胡履新修,鲁隆盎纂:民国《永顺县志》卷24,民国19年(1930)铅印本。
[7]翁元圻修,黄本骥纂:嘉庆《湖南通志》卷137,清刻本。
[8]参见李瀚章修,曾国荃纂:光绪《湖南通志》,清光绪十一年(1885)刻本。其曰:“彭元锦,字衷白,永顺土官。尝献大木,助修清宁宫,予议叙。万历十五年,播州叛,奉檄征剿乾溪等关,进攻海龙屯,斩馘甚众,诏加飞鱼服,授湖广都司都指挥使,进阶骠骑将军。《旧志》。”
[9]参见刘显世修,杨恩元纂:民国《贵州通志》,民国37年(1948)铅印本。其曰:“彭元锦,字衷白,永顺土官,万历十五年播州叛,奉檄征剿乾溪等关,进攻海龙屯,斩馘甚众,加飞鱼服,授湖广都指挥使。《湖南志》。”亦见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点校:《贵州通志?宦迹志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,2004年,第204页。
[10]参见张凯、伍磊:《明代永顺土兵军事征调述论》,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1年第6期。此又见张凯:《明代永顺土兵军事活动研究》,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2012年,第30页。该文作“永顺土兵军事征调表”,其所记万历十五年事同。
[11]检《明史》,无此记载,此所记出处误。
[12]李良品:《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士兵制度与军事战争研究》,重庆出版社,2013年,第447页。田清旺:《从溪州铜柱到德政碑——永顺土司历史地位研究》,民族出版社,2014年,第110页,所记同。
[13]《明史》卷312《四川土司二》,中华书局,1974年,第8046页。
[14]转引自罗克彬纂辑《杨氏史籍编年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,2014年,第262~263页。
[15]参见《明史》卷312《四川土司二》,第8046页。
[16]《明史》卷247《陈璘传》,第6407页。
[17]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:《贵州通志?前事志》第2册,贵州人民出版社,1987年,第465页。
[18]此7字,原文为小字注。
[19]诸葛元声:《两朝平攘录》卷5,明万历刻本。
[20]李化龙撰:《平播全书》,清光绪五年(1879)王氏谦德堂刻畿辅丛书本。
[21]游俊主编:《土司制度与彭氏土司历史文献资料辑录》(上册),民族出版社,2014年,第305页。
[22]参见张振兴、李汉林《永顺土司归附明廷相关史料记载异同探微:以〈历代稽勋录〉为中心》,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5年第2期。
[23]参见张振兴、李汉林《永顺土司归附明廷相关史料记载异同探微:以〈历代稽勋录〉为中心》,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5年第2期。
[24]民国《永顺县志》卷32。
[25]张天如纂修:乾隆《永顺府志》卷2,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)刻本。
[26]游俊主编:《土司制度与彭氏土司历史文献资料辑录》(上册),第306页。